宗教的模糊性
大卫·金斯利的《生态与宗教》——一本大学课程中广泛使用的教材——将“基督教是有害生态的”和“基督教是负责生态的”两个章节并列在一起,说明了基督教在对待自然方面的模棱两可的记录:一方面赞扬大自然的伟大是上帝的杰作,另一方面谴责大自然是人类堕落的根源。在所有其他主要传统中也可以发现类似的模糊性。没有一个古代宗教直接涉及生态问题或保护自然环境不受人类干扰的必要性:所有这些宗教都是围绕其他核心问题建立的。
“亚伯拉罕宗教”的重点是上帝和救赎,罪和赎罪。十诫是所有犹太-基督教伦理的源头,它关注的是上帝的威严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不包含任何“生态戒律”。希伯来圣经谴责了迦南人对自然之神的崇拜。保罗是早期基督教最具影响力的声音,他认为整个自然界都受到亚当“原罪”的致命折磨,并“呻吟着要被基督救赎”。福音书的作者看到了耶稣的证据。
神性:违反一般自然法则而施行奇迹的神性《古兰经》教导了造物主的绝对权威,他将人类安置为他创造的“代理人”。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些宗教的信徒试图通过违反自然的暴力行为来证明他们的信仰比“非信徒”的信仰优越,例如砍伐“异教徒”的神圣树木或破坏他们灵魂的自然栖息地而不受惩罚。“反自然”(Agere contra naturam)成为基督教道德教义的原则之一:服从权威被视为最高的美德,这一点可以通过诸如执行宗教领袖的命令、将蔬菜幼苗头朝下插进土壤等试验来证明。
东方宗教的目标是把人的精神从肉体的存在中解放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耆那教发展了一门真正的无忌学(ahimsa),大量的戒律要求不以任何形式伤害生命,包括矿物和金属,将灵魂从业力的负担中解放出来。佛陀发现了将人类意识与自然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共同起源条件链,并教导他的信徒如何打破它。奥义书强调一切可见和有形事物的不真实,并敦促实现婆罗门,这种超越一切的精神,只有它才能被称为真实的。瑜伽修行者因藐视自然法则而出名:被埋在地下好几天,在水上行走,或者用剑刺穿自己的身体而不流血。如果主流宗教的教义中有保护自然的额外好处,那也是一种副作用,而不是他们的主要意图。
继续阅读:生态危机的科学根源
这篇文章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