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次级化合物

“二级”化学物质的概念于19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指的是那些被认为对植物生命没有必要的化学物质。这一观点得到了一些实验支持:Pfeffer(1897)用亚甲基蓝沉淀水绵藻的单宁,并表明该生物体继续生长。邦纳和高尔斯顿(1952)把次生产物称为“对植物经济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代谢中没有可识别的作用……”它们经常发生在随机分布的分散物种中…在这些代谢副产品中,有生物碱、萜烯、橡胶、固醇和类固醇、单宁,以及许多其他有助于人类福祉的物质。”从那时起,那些被认为在生物体的经济中没有作用的化合物种类的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了。例如莽草酸在被证明是芳香族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之前一直处于这种地位(Mothes, 1980)。此外,次级产物可以被认为是任何不属于普遍初级代谢的化学物质的概念,这是邦纳和高尔斯顿的“代谢途径”的产物,这意味着叶绿素、纤维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被定义为“次级”物质,尽管它们显然对植物具有首要重要性(Swain, 1974)。目前对植物代谢的理解表明,从短期和长期来看,所有植物化学物质对物种的生长和延续都是必不可少的(Luckner, 1990)。虽然许多旧的初级和次级之间的区别因此被认为是虚假的,但这个词在现代文学中的幸存证明了它的有用性。 For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t will be taken to mean any chemical which is not part of universal primary metabolism, or any primary metabolite serving, within a particular plant, a function not considered to be a feature of universal primary metabolism (e.g. the attraction of pollinating animals).

继续阅读:次生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这篇文章有用吗?

0 0